欧宝真人
NEWS
◆欧宝真人◆ 分类一别七年欧宝带“电”欧宝真人来华的时机成熟了?
时间 : 2022-09-13 00:18:41欧宝真人欧宝真人欧宝真人其次,是时间抢夺市场的问题。从2024年开始欧宝真人,欧宝品牌全系车型都将推出电动化版本。这样的时间点,对比中国自主品牌带动下新能源汽车市场日新月异的发展,明显有所落后。
一别七年,从2015年推出中国市场到2021年宣布归来,欧宝卷土重来的计划慢慢有了脉络。
近日,有媒体爆料,欧宝正在与东风集团磋商合作事宜。前者将以国产的身份重回中国市场,旗下车型与神龙汽车共线生产,并基于同平台打造。
这次爆料可以说是半年前欧宝宣布重返中国进程的推进。去年7月,欧宝首席执行官米歇尔·罗谢勒(Michael Lohscheller)就在Stellantis集团电动车日(EV-Day)上表示,我们将回到中国,带来百分百的欧宝电动车。
对于此次磋商,双方都未给予回应。但对于欧宝的回归,又掀起一波讨论。此前七年,业内数次传言欧宝要重回中国市场,之所以没有落地,原因是时机不成熟。那么,现如今欧宝的时机是不是已经成熟了?还要先从Stellantis集团转型和全球汽车产业格局说起。
去年年初,PSA与菲亚特克莱斯勒合并成Stellantis集团,年中发布了电气化战略,称未来5年内,Stellantis集团将投资355亿美元用于电气化和软件发展。彼时有分析称,PSA旗下品牌是推进其电动化的领导者。
对于2021年Stellantis集团在电气化领域的成绩,在2月14日调研机构Canalys发布的研究报告中可以窥得一二欧宝真人,这份报告对全球电动车的销量数据进行了分析。
根据报告中的销量排名,Stellantis集团电动车销量全球排名第五,位居特斯拉、大众、上汽通用五菱、比亚迪之后,市场份额为6%,背后的原因是标致、欧宝/沃克斯豪尔和菲亚特汽车等紧凑型汽车电气化版本在欧洲非常畅销。
但这显然不能满足Stellantis集团的野心。根据该集团的规划,其还将推出4个新的电动车平台,用于旗下14个品牌的车辆。
同样是这份源于Canalys的报告,以极具说服力的数据展示了中国市场和欧洲市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贡献。2021年,全球电动汽车(EV)销量为650万辆,比2020年增长109%,占所有乘用车销售的9%。
其中,中国大陆销售的电动汽车占全球电动汽车销量的一半,共售出320万辆电动车,欧洲排名第二,销售了230万辆电动汽车。
这意味着,在全球电动化的趋势下,一个向电动化转型的汽车集团,必然绕不开欧洲市场和中国市场。
在Stellantis集团的电动化转型中,欧宝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其重振中国市场的过程中,欧宝也就有了用武之地。
据了解,欧宝预计2025年左右推出纯电动车Manta E,并在同年以全电动车阵容重返中国市场。按照欧宝高层的分析,中国人更喜欢德系车。与此同时,其归来的时机似乎也正在日渐成熟。
一方面,2021年以来,Stellantis集团通过神龙汽车和Jeep品牌提升了其在中国市场的经营表现,为欧宝的重来提供了良好土壤。
尤其是神龙汽车,在其2021年售出的10万余台车辆中,约9300台为新能源汽车,使得神龙公司成为Stellantis集团在华双积分管理办法下的正积分贡献者,直接改善了其财务状况,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加速了Stellantis在中国的战略部署,这其中就包括欧宝。
另一方面,PSA在收购欧宝时的限制也将解除。根据当年PSA和通用的协议,涉及包括欧宝 / 沃克斯豪尔的所有汽车业务,包括了欧宝和沃克斯豪尔品牌、六个装配和五个组件制造设施、一个工程中心和大约40000名雇员。
协议强调,只要欧宝&沃克斯豪尔采用通用的架构就不得在市场上销售,只有PSA将这些车辆移植到自己的平台和技术,才可以面向全球销售。据悉,2021年PSA就可以完成这项工作,届时欧宝可以解除一切限制。
回到事件本身,那东风集团需要欧宝这样一个品牌吗?从一定程度上来看,东风旗下没有德系品牌,欧宝的到来会填补这一空缺;此外,欧宝引入后与神龙共线生产也将充实后者的产能,还能解决现实的双积分问题。
此外,东风集团本身已经从PSA大股东转化为Stellantis集团大股东。但也有分析认为,其中夹杂了被动因素,即2022年股比限制的开放。这是Stellantis集团与东风集团谈判的筹码,毕竟Stellantis集团此前单方面宣布已经将在广汽菲克中持股比例从50%提升至75%,无形中也为神龙汽车背后的东风集团带来了一定压力。
而从现状来看,导入后欧宝也将面临不少挑战。首先就是品牌印象的问题。欧宝从1993年到2015年,曾经在中国有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最终以失意者身份退出中国。之后又经历了被通用卖给PSA的经历欧宝真人,国内对于这个品牌褒贬不一,舆论两极化相当明显。
根据乘联会发布的1月销售数据,在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厂商排行榜中,位居前15名的企业中只有特斯拉1家外企和南北大众两家合资品牌,其余都已被中国自主品牌占领。